傳統貨運業務流程存在用車計劃審批程序多、時間長、手續煩瑣等不足之處,嚴重影響了鐵路既有貨運場站吸引貨源。
1.貨運用車計劃審批程序多、時間長、手續煩瑣。要求貨主在運貨前20天左右提出月度要車計劃,這對大宗穩定物資的運輸是可行的,但對零星物資的運輸及以高附加值貨物來說,無疑增加了貨主的機會成本費用。車站只能受理而無權批準日常計劃,延長了承運周期,因而大大削弱了鐵路貨物運輸的競爭力。
2.單個客戶取送貨使得總成本較高。在傳統的鐵路貨運組織形式下,都是每個客戶自己把貨物送到貨運站來,鐵路才對其進行受貨承運處理,等到貨物運抵目的站后,客戶又需到貨運站去取貨,由于每個客戶單獨取貨、送貨就會導致較高的取送貨成本。
3.貨運計劃兌現率低。計劃落空有很多原因,主要有鐵路因限裝、去向、車種、箱源不足等無法按計劃裝車,貨主因擔心計劃不能兌現而無貨先報或一貨多報使計劃落空等。要車計劃申報中有虛糜現象等。
4.及鐵路局的貨運計劃編制根據下級申報的要車計劃匯總而成。這種計劃編制方式在鐵路實行“直通、管內歸己”的財務制度下,極易造成裝車去向、限制口裝車數、品類裝車數等數據的現象出現。
5.統一計劃任務的下達無法適應市場的需要。市場經濟下,運輸需求是多變的、非均衡的。貨運計劃任務一直采取上年的實績加上一定的增長量就是今年的任務數,造成計劃任務難以完全與運輸市場的實際情況匹配,影響鐵路運力資源的合理利用。
6.不利于開展市場營銷活動。由于鐵路運輸的市場營銷一般只是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客戶進行宣傳,絕大部分都是坐在貨運站里等貨上門,鐵路沒有真正走近客戶,與客戶的距離太遠,不能及時了解客戶的信息,鐵路貨運的信息也很難及時準確地傳達給客戶。這樣將不利于鐵路貨運營銷活動的開展。
據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并呈快速增長趨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支撐妥善處理快遞包裝污染問題,已成為行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緊扣快遞包裝治理“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的要求,提出了未來三年我國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總體目標,列出了標準體系優化、重點標準研制、標準實施監督、標準國際化等4個方面8項重點任務。將加速快遞包裝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相關成果轉化為標準,不斷完善標準與法律政策協調配套的快遞綠色包裝治理體系。
持續研制發布一批以綠色理念為的重要標準,不斷完善覆蓋設計、材料、生產、使用、評價、回收利用、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以標準助力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兩公斤以上包裹郵寄渠道有:
中國郵政大包:中國郵政大包服務是中國郵政區別于中國郵政小包的業務,是中國郵政國際普通郵包裹三種服務方式,分別為空運,水陸運輸,空運水陸路運輸,可寄達全球200多個國家,對時效性要求不高而重量稍重的貨物,可選擇使用此方式發貨。
中國郵政EMS:EMS業務通達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近2,000個城市。按運輸方式分為:水陸路包裹、航空包裹和空運水陸路包裹。不同國家、同一國家不同發展階段進口和出口包裹的結構不同,一般說來,經濟越發展,開辦的國際包裹種類越多,范圍越廣,數量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