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遇到的國際物流問題
根據《跨境電商消費者權益保護課題調研情況報告》調查數據顯示,跨境網購消費者遇到的物流問題占比達21%,成為第二大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問題。
記者注意到,有業內觀察家在國內首部系統的提出、論述跨境電商全產業鏈發展的專著《跨境電商全產業鏈時代:政策紅利下迎機遇期》中指出,中國電商跨境物流存在成本、速度、清關、、丟失、退換等六大主要問題。
針對在電商跨境物流中出現種種的問題,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境網購下單前,消費者要仔細了解發貨模式,了解不同的國際物流平臺,對寄送商品的審核、流程、時間上都存在差異,消費者跨境網購,要看清物流模式再選擇物流平臺。
國際海運的步驟
進口清關
進口清關通常可以在貨物到達目的地國家之前開始。至于出口清關,則是制作申報單并連同相關文件一起提交,以便當局對貨物進行登記和征收任何關稅的一種手續。進口清關由貨代或貨代的代理人,或收貨人的報關行辦理。
進口清關程序必須在貨物離開目的國保稅區之前完成。通常,這意味著在貨物離開貨運代理或貨運代理的目的地倉庫之前。
目的地處理
至于原產地,貨物在目的地也需要裝卸,然后才能放行給收貨人。簡而言之,目的地處理包括將集裝箱從船上轉移到岸上,從港口轉移到貨運代理的目的倉庫。它還包括卸貨集裝箱和準備貨物以供收貨人提取。
用于運輸拼箱貨物的卡車
目的地處理包含多個目的地費用,并且始終由貨運代理或貨運代理的代理執行。可以向托運人或收貨人收取費用,但在將貨物交給收貨人之前,始終需要全額付款。同樣,如果協議是托運人支付海運費,收貨人支付目的地費用,實際上是托運人決定收貨人必須向誰購買目的地處理。正如針對原產地費用所討論的那樣,這可能會給沒有計劃的收貨人帶來一些摩擦或意外。
快件的報關
1、快件的報關和查驗應當在運營人所在地海關辦公時間和專門監管場所內進行。如需在海關辦公時間以外或專門監管場所以外進行,需事先商得海關同意,并向海關無償提供必需的辦公場所及必備的設施。
2、進境的快件,應當在運輸工具申報入境后24小時內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出境的快件,應當在運輸工具離境前4小時向海關辦理報關手續。
3、運營人經營進出境快件業務,應當承擔下列義務:
(1)及時向海關呈交快件通關所需的單證、資料,并如實申報所承運的快件。
(2)通知收、發件人繳納或代理收、發件人繳納快件的進出口稅款。并按規定對進出境快件交納規費、監管手續費等。
(3)除經海關準許的情況外,應當將監管時限內的快件存放于專門設立的海關監管倉庫內,并妥善保管。未經海關許可,不得將監管時限內的快件進行裝卸、開拆、重換包裝、提取、派送、發運或進行其他作業。“監管時限”是指進境快件自運輸工具向海關申報起至辦結海關手續止;處境快件自向海關申報起至運輸工具離境止。
(4)海關查驗快件前,運營人應當對快件進行分類。海關查驗快件時,運營人應當派工作人員到場,并負責快件的搬移、開拆、重封包裝等。
(5)發現快件中含有禁止處境的物品,不得擅自處理,應當立即通知并協助海關進行處理。